常见脂肪酸通过PPAR途径影响结直肠癌发展的机制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21世纪人类在公共健康问题上面对的最棘手的困难之一,我国的癌症治疗现状则显得尤其严峻。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发病恶性程度较高,给病患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与损失。结直Feather-based biomarkers肠癌发病机制与基因和环境饮食因素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脂饮食被认为是引发结直肠癌的原因之一,但其机制尚未阐明。高脂饮食中包含着多种脂肪酸。脂肪酸(FA)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在人体供能、代谢、信号通路转导等等生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棕榈酸(PA)是人体内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它可能参与了多种肿瘤的产生过程。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包含了共轭双键的亚油酸,具有抗癌、调整血脂等有益功能。研究表明它可能对结直肠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一种核受体,其主要selleck功能为调节机体供能、脂质稳态和炎症,可能参与了对结直肠癌的调控。β连环蛋白为核心的WNT通路是结直肠癌的经典通路,决定癌细Z-IETD-FMK供应商胞增殖、细胞存活和分化。CLA与PA是否通过PPARa调控结肠癌未见报道。研究目的探索CLA与PA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我们将人结肠癌细胞RKO、Caco2作为研究对象,用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is-9,trans-11CLA、棕榈酸处理细胞株,通过CCK8、细胞克隆实验验证PA、CL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验证PA与CLA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验证PA与CLA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A与CLA处理结肠癌细胞后PPARa、β-catenin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定位变化。qPCR检测CLA后的TRIM11、TRIM33 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法验证PA与CLA对于PPARa激动的机制。研究结果(一)CLA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凋亡,PA能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显著抑制凋亡。CL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迁移,PA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二)CLA能够下调β-catenin的表达,PA能够上调β-catenin的表达。(三)CLA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调PPARa的活性,PA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下调PPARa的活性。而PPARa与P53存在相互作用,P53又能调控wnt通路,CLA与PA可能通过此途径调控β-catenin的表达。(四)CLA上调TRIM33转录活性,下调TRIM11转录活性,从而影响β-catenin泛素化降解。结论1.CLA体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PA体外促进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2.CLA与PA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分子机制:(1)CLA通过与PPARa的结合,上调P53的表达,从而抑制β-catenin的表达。PA则相反促进了 β-catenin的表达。(2)CLA上调TRIM33转录活性,下调TRIM11转录活性,通过此途径影响了 β-catenin泛素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