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青斑样血管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血管栓塞性皮肤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下肢网状青斑、疼痛性溃疡及白色萎缩性瘢痕。青斑样血管病相对少见,临床容易误诊为皮肤小血管炎、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青斑样血管病的组织病理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典型表现为真皮受累血管管壁纤维素样变性、管腔内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血栓形成。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本病是血管栓塞性疾病,不存在血管炎改变。本病病程迁延,治疗困难,远期疗效不佳,目前尚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或指南。目的(1)回顾分析中国青斑样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青斑样血管病的非典型临床表现,明确青斑样血管病是否存在淋巴细胞性血管炎表现;(2)回顾分析患者既往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疗效评价,前瞻性分析抗凝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358例青斑样血管病病例,对患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归纳统计及分析;(2)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随访信息,统计分析既往治疗方案及疗效;(3)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住院接受那屈肝素钙序贯利伐沙班治疗的19例青斑样血管病活动期患者,分别通过数字评定量表及临床综合评分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受累程度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抗凝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临床特征: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358例青斑样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105例(29.3%),女性253例(70.7%),中位发病年龄23岁,11~25岁之间发病187例(52.2GSK2118436%)。291例(81.3%)患者就诊时有活动性溃疡,溃疡最易累及的部位是踝关节(外踝关节61.5%,内踝关节56.0%),其次是小腿远端伸侧(43.6%)及足背外侧(40.9%)。161例(45.0%)患者有网状青斑表现,其中126例(78.3%)局限于下肢,35例(21.7%)弥漫分布,除下肢外还累及臀部、躯干或上肢。64例(17.9%)患者有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样皮损表现,其中47例(73.4%)为环状紫癜表现。12例(3.4%)患者有淤积性皮炎样皮损表现。16例(4.5%)患者有肢端皮肤麻木或刺痛感等周围神经受损表现。2.病理特征:326例(91.1%)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到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276例(77.1%)可见血栓形成。受累血管主要位于真皮浅层(91.9%),也可累及真皮深部(61.7%)及皮下组织(37.PCR Thermocyclers4%)。221例(61.7%)受累血管周围无或仅有稀疏淋巴细胞,137例(38.3%)观察到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改变,其中48例(35.0%)累及中等大小血管,89例(65.0%)累及小血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以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为主,其中CD4~+T淋巴细胞略多,细胞毒颗粒标记如穿孔素、颗粒酶B和TIA-1均为阴性。84例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中66例(78diABZI STING agonist体内实验剂量.6%)观察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最常见的免疫复合物类型是C3(93.9%)和Ig M(60.6%),最易受累的部位是血管壁(84.8%)。3.治疗及随访:抗凝药物是目前治疗青斑样血管病最常用的药物,其次是系统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免疫抑制剂及传统中药等。250例(69.8%)随访患者中41例(16.4%)无新发溃疡时间超过4年,59例(23.6%)无新发溃疡时间超过2年但不足4年,150例(60.0%)患者2年内仍有活动性溃疡。118例有网状青斑表现的患者随访显示,22例(18.6%)网状青斑有减轻,96例(81.4%)无改善或仍有进展。对19例接受那屈肝素钙序贯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4、8、12周NRS评分分别为(4.79±1.58)、(2.63±1.21)、(1.68±1.29)、(0.79±1.08)、(0.32±0.58)分,依次降低(F=68.16,P<0.001)。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6.05±1.02)、(3.16±1.26)、(2.05±1.55)、(1.00±1.33)分,依次降低(F=48.02,P<0.001)。除5例患者在接受那屈肝素钙治疗后出现一过性肝酶升高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报告。结论1.中国青斑样血管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小,发病高峰位于11~25岁,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皮损包括下肢网状青斑、溃疡及白色萎缩。青斑样血管病的非典型皮肤表现包括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样皮损、淤积性皮炎样皮损及泛发性网状青斑表现。此外,肢端皮肤麻木或刺痛感等周围神经受损表现需要引起重视。2.青斑样血管病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真皮浅层血管管壁纤维素样变性及血栓形成,也可累及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血管周围一般无或仅有稀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累及小至中等大小血管的淋巴细胞性血管炎表现,血管周围以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混合浸润为主。免疫荧光检测提示以C3和Ig M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的沉积是最常见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模式。3.目前青斑样血管病治疗方案多样,但仍缺乏标准化方案,抗凝药物是疾病活动期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但远期治疗效果不满意。那屈肝素钙序贯利伐沙班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主要不良反应是肝酶一过性升高,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