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常见病因之一,并且发病率随年龄而不断升高。BPH在老年男性中几乎无处不在,从40-45岁开始逐渐增加,到60岁时达到60%,到80岁时达到80%。既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手术治疗BPH的金标准。然而,TURP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通常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小于80 m L及术后BPH复发。多种新技术,包括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已被引入作为TURP的替代手术来治疗BPH。与标准TURP相比,HoLEP的主要优点是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出血、膀胱冲洗时间、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和持久改善下尿路症状。在比较HoLEP与TURP和开放手术的随机研究中,住院时间(hospital length of stay,LOS)范围为2.2-2.6天。这主要是因为血尿及拔出导尿管后的尿潴留风险。然而长时间留置尿管会影响患者活动,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而且会使患者感到更加紧张、不安或恐惧。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是术后快速恢复的重要因素,然而多种因素影响术后6小时内能否成功拔除尿管,但是目前具体哪些因素仍不明确。【目的】探讨HoLEP术后6小时内拔除导尿管的可行性,筛选出可能影响尿管拔除的危险因素,为HoLEP术PLX3397分子量后早期尿管的拔除及减少住院时间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81名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将术后6小时内拔除尿管的患者分为A组,拔除失败的分为B组。对围手术期间与尿管拔除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例(25.9%)患者适合在HoLEP术后6小时内拔除导尿管。两组间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Keratoconus geneticse、Qo L)(P<0.003)、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P<0.001)、术前尿潴留(pre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PUR)(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逻辑回归预测模型定义如下:PRE(P)=-0.691-1.193×(Qo L)+0.553×(Qmax)-3.585×(PUR),由ROC曲线分析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该预测模型的临界(cut-off)值为-3.2385,预测尿管拔除失败的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90.0%。【结论】本研究表明,术前Qo L(>5.5分)、术前Qmax(<10.5ml/s)和PUR是导致HoLEP术后6小时内拔除导尿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利用logisPidnarulex细胞培养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是否能在HoLEP术后6小时之内拔除尿管,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