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 65 mg/kg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注射STZ的第0,4,30,60天测定每只大鼠的血糖,并在第30,6Smoothened Agonist临床试验0天测定糖尿病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阈值低于自身基础水平85%的1型糖尿病大鼠则认为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在第60天痛阈检测结束后,收集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腰膨大部的脊髓背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层次聚类树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分析和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1)20只实验组大鼠中,共有17只为1型糖尿病大鼠,在这17只大鼠中,8只成功构建了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模型。(2)PcoA主坐标分析和层次聚类树分析结果表明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可以明显分开,且每组组内样本重复性很好。(3)与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神经痛组共有42个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了上调,有51个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了下调。(4)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于酰基磷酸酶活性、MHC蛋白复合物和MHCⅠ类蛋白复合物3个GO分类条目,差异基因的改变可能与这3个功能类群有关。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5条VX-765作用通路上,分别是:抗原加工和提呈、氨基苯甲酸酯降解、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黏附分子(CAM)和吞噬体。结论 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的改变,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1型糖尿病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Author: admin
非杓型高血压与心肌、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杓型高血压(NDTH)患者心肌、血管重构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心内科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6例,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66例和非杓型组190例,后者按夜间血压平均值不同再分为A亚组138例(<140/85 mmHg)、B亚组52例(≥140/85 mmHg),分别比较2组及2亚组间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T)、升主动脉宽度(AAO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Pidnarulex临床试验短轴缩短率(LVFS),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trait-mediated effectsPWV)、踝肱指数(ABI)、外周动脉僵硬程度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DTH的因素。结果 非杓型组患者EATT、AAOD、LVEDD、RVEDD、IVSD、baPWV及外周动脉僵硬度程度均明显高于杓型组[t(χ~2)/P=2.952/0.003、2.975/0.003、2.580selleck化学/0.010、2.010/0.046、2.486/0.014、2.841/0.005、6.907/0.032];而LVEF、LVFS及ABI值低于杓型组(t/P=2.318/0.021、2.355/0.019、2.440/0.015)。非杓型亚组间比较,B亚组患者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n-DBP、EATT、AAOD、LVEDD、RVEDD、IVSD、baPWV均高于A亚组(P<0.05);而LVEF、LVFS、ABI及PER低于A亚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T≥0.45 cm、baPWV>1 700 cm/s是发生NDTH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013(1.067~3.798)、1.913(1.030~3.552)]。结论 NDTH患者比DTH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重构和损害,夜间高血压程度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深圳市单纯血脂异常及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成本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单纯血脂AM-2282半抑制浓度异常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及成本效果。方法 2017年4—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22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随机分为干预组(12个)和对照组(10个),从中随机选取单纯血脂异常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1 100例作为管理对象。对照组提供高血压或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访;干预组联合开展血脂异常管理,干预时间1年,终期评估共897例全程参与,采用倍差法评估干预净效果,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干预效果为结局指标,计算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单纯血脂异常者总胆固醇(TC)、LDL-C的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496、0.564 mmol/L,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者TC、甘油三酯(TG)、LDL-C的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441、0.358、0rare genetic disease.392 mmol/L,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者TC、TG、LDL-C、空腹血糖(FPG)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479、0.278、0.470、0.815 mmol/L,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TC、TG、LDL-C、FPG的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589、0.418、0.432、1.198 mmol/L,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LDL-C干预效果为结局指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血脂Compound C NMR异常管理干预,干预组单纯血脂异常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者、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每降低1 mmol/L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6.71、360.44、361.11、583.45元,相应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1.06、23.34、24.83、30.09元。结论 社区实施血脂异常管理干预,有良好干预效果和成本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以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较好。
黄连荷叶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连荷叶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购买Galunisertib尿病(T2DM)湿热中阻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肥胖型T2DM湿热中阻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片0.5g/次,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荷叶方口服,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Ferroptosis抑制剂比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等代谢指标及反应性充血指数(RHI)、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清脂蛋白相关Repeated infection磷脂酶A2(Lp-PLA2)等血管病变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HbA1c、HOMA-IR、BMI、WHR、PWV、Lp-PLA2均降低(P<0.05),RHI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HbA1c、HOMA-IR、BMI、W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RHI水平较高(P<0.05),PWV和Lp-PLA2水平较低(P<0.05)。结论 黄连荷叶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肥胖型T2DM湿热中阻证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弹性功能,疗效较好。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分析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的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对象外周血ET-1和NO水平,比较两组间ET-1和NO水平的差异,根据诊断标准将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分为原发性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原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与30例正常对照组做对照,比较三组间ET-1和NO水平的差异。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个数分成无危险因素组、1~3个危险Infection ecology因素组、4~6个危险因素组,比较三组间ET-1和NO水平的差异。结果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selleck合成微血管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及女性占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T-1、NO水平比较,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组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9.52±10.71)ng/L比(112.91±6.30)ng/L];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6.48±8.34)μmol/L比(204.49±9.68)μmol/L]。原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原发性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ET-1水平比较[(253.72±10.70)ng/L比(187.64±11.18)ng/L比(112.91±6.30)ng/L,P<0.05];三组间NO水平比较[(106.48±8.34)μmol/L比(168.15±9.42)μmol/L比(241.91±10.16)μmol/L,P<0.05]。无危险因素组、1~3个危险因素组、4~6个危险因素组ET-1水平比较[(169.87±5.16)ng/L比(201.94±8.12)ng/L比(279.16±12.25)ng/L,P<0.05],三组间NO水平比较[(257.79±11.66AY-22989)μmol/L比(188.35±8.42)μmol/L比(146.23±4.89)μmol/L,P<0.05]。结论 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症可能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外周血浆ET-1、NO水平高低可间接反应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围术期应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免疫营养治疗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免疫营GSK1349572养治疗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宜宾市中医医院普外科住院性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术前1天及术后7天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浆内毒素(ET)、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细胞免疫功能:CD4~+、CD8~+和CD4~+/CD8~+水平;体液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SBE-β-CD使用方法)水平。结果:术后7天,观察组ET、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upper genital infections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免疫营养治疗能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MHR比值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比值在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9年10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照颈动脉selleck Entinostat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IMT<0.9 mm)和高血压伴发动anti-tumor immunity脉粥样硬化组(72例,IMT≥0.9 mm)。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估MHR预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者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尿酸水平、M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吸烟史(OR=1.982)、尿酸水平升高(OR=1.005)、MHR升高(OR=1.513GSK126)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MHR升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联,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预测因子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腹腔镜结肠癌切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老年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开展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开展腹腔镜结肠癌切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F-07321332溶解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双歧杆菌、屎肠球菌、乳酸杆local immunity菌计数均减少,酵母菌、大肠杆菌计数均增多,但研究组双歧杆菌、屎肠球菌、乳酸杆菌计数多于对照组,酵母菌、大肠杆菌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K1349572生产商腹腔镜结肠癌切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可有效改善老年结肠癌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肠道菌群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辣椒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辣椒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辣椒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辣BMS-907351生产商椒素干预对PC-3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影响;细胞划痕法观察不同浓度(1、5、10/腺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辣椒素SCH772984小鼠干预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相关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辣椒素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活力(P<0.05),显微镜下观察到辣椒素干预可显著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的存活数量及细胞活力(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5、10μmol/L辣椒素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降及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0.05);Hoechest染色实验结果显示,辣椒素各组前列腺癌细胞,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现象增加,细胞凋亡增多;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辣椒素可显著下调PC-3细胞Cyclin D1、PC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NA、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P21、Bax、E-cadherin、ZO-1蛋白表达(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辣椒素干预后前列腺癌细胞Bax m 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 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辣椒素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郊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及体质与心血管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4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及常规体检,并统计分析体检数据。结果:研究BAY 73-4506对Bioavailable concentration象的偏颇体质以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不同年龄段的研究对象在平和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在阴虚质、阳虚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质在进行体育锻炼的研究对象中所占的比例高。尿白蛋白在平和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湿热质及非血瘀质相比,湿热质及血瘀质的身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尿白蛋白阳性的患者体质更趋于偏颇。以上均P <0.05。结论:郊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EPZ-6438体内,影响体质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和尿白蛋白。